第(1/3)页 【他选择力排众议,认为分封制乃是周朝诸侯割据、战乱频发的根源。】 “郡县辩?” 赵平安很快分辨过来: 这不就是历史上出名的那场辩论吗? 在原本的历史里,原本的丞相为代表的旧派和廷尉李斯为代表的新派进行了争论。 而最后的结果—— 或许是始皇更喜欢这种中央集权的方式,也或者是李斯真的雄辩,这些都不重要。 重要的地方是,这些东西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,从此之后,以“山川形便”为原则的郡县制绵延至今。 而今,由于李斯的早发缘故,李斯和秦始皇认识得更早,甚至是帝师的身份。 所以他成了丞相一方,宰辅天下,和原本的丞相身份互换了。 “果然,虽然发生了无数的事情可能会改变历史的微观角度,但是宏观来看,历史的大走向不会变。” 赵平安回想起了高中历史老师教他的内容。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,不是因为某人的影响才会是历史。 某个人的影响会改变历史,会让历史弥补很多遗憾,但是大的方向是不会变的—— 哪怕没有刘邦,也有张邦李邦王邦下面硬邦之类的人来做挑战大秦的权威。 历史,素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杂形成的一样事物。 “这才几天,时间的进程居然这么快?” 手机上,建模自动出现。 【这是历史上关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矛盾的最原初诠释。】 【秦始皇在今日要求廷尉和丞相就各自观点展开廷辩,以此确立地方制度】 【下面为主人展示。】 …… 朝堂之上。 这里是秦始皇的临时宫殿,在统一六国之后,秦始皇做了很多的铺设: 包括搜集天下的金器,用以装饰朝堂,以表示皇帝地位的尊重。 这些都是为了巩固皇权做的事情: 无奈,嫪毐之乱实在是让他印象太过深刻了。 “诸位爱卿,还想请问二位,对于这封邦建国和郡县,都有何看法啊?” “朕自有定夺,但诸位爱卿还请各自建言,为我大秦出谋划策。” 李斯旋即便是站出身来,行礼道:“启禀陛下,臣以为,应当以郡县行天下。” “臣有如下理由。” “朝堂之上,衮衮诸公,还请听我一言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