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可孟青云却说三个月成熟,一年可以种两茬••••••哪有秧苗三个月就能长成树,还要结果并成熟的? 纯粹扯淡! 这肯定是孟青云在故弄玄虚。 估计搞一搞形象工程,他就在三个月内回京。 我偏不让你如意! 荒吉洛留了个心眼,小心求证道:“孟知州,这大宇薯秧苗高大么?它开花结果么?” 孟青云正在回忆,听见是荒吉洛问,也懒得搭理他,便微微点头,表示肯定语气。 “哇!这么大的大宇薯结在秧苗上••••••这秧苗该有多壮实?应该有果树般大小吧?” 旁边一官员听到,不由惊呼。 紧接着大伙个个开始脑补,并发表感叹。 “怪不得孟大人要让军士做垄,想来没有垄,大宇薯的根扎不稳,枝条便不能长得粗壮••••••这就和人一样,下盘不稳,一拳撂倒!” “不对!我觉得大宇薯秧苗应该和葡萄一样,需要搭架,固定好才能撑得住重量!” “胡扯!大宇薯种植时留下的间距,根本没地方搭架,我觉得应该和葫芦一样,秧苗是匍匐的!” “••••••” 大伙边吃边猜测,十分热闹,孟青云没有吱声。 让他们脑补去吧! 就算他们想破脑袋都不会想到,我们吃的土豆不是果实,而是它的块茎。 块茎埋在土下,而不是地上。 他这是心虚! 如果大宇薯亩产五千以上是真的,孟青云现在应该大吹大擂才对,为何不言不语。 哼! 弄虚作假实锤了! 明天就派人快马加鞭把密报送往京城。 这次要送到陛下手里。 当然在陛下接到密报之前,先要把密信交给范相,让他们做好弹劾的准备。 战地医院终于把军医招够,大多都是家中贫穷的读书人。 大宇开国寒相曾经激励过读书人,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。 良相和良医都能造福天下,济世救人,但良相的诱惑力太大,只要还能读得起书,他们是不会放下心中执念。 医院的培训在紧锣密鼓中进行。 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。 第(3/3)页